你是这样的人 上海展运党支部观摩电影党课《周恩来回延安》

2019-06-28
1616

       “周恩来,周总理,最好的总理,亲民的总理,人民的好总理,鞠躬为国,仁爱为民,终身无子,生活艰苦……”“十里长街送总理”……父辈们对周总理的怀念,点点滴滴,都饱含深情,因为周总理一心为人民!

如果信仰可以是一个具象的人的话,那周总理就是父辈们的信仰。用时下的话来说,周总理是楷模。

       作为一名“80、90后”,对于“那个年代”未曾经历,无法感同身受,学生时代的语文课、历史课,泛泛而谈,少了些细腻、底色和情感,未深入骨髓。很惭愧直至参加工作后,进入展运后,才真正开启了党史的再学习、再“回炉”,《周恩来回延安》的电影党课,也第一次让我们通过文字以外的形式,认识周总理、走近周总理,从质朴真实的历史片段还原中,体悟到了父辈对于周总理的高度评价,所言非虚。

       影片讲述的是,身患重病的周总理于1973年回延安22小时里所发生的故事,其中所流露出的对延安的深情牵挂,对祖国建设的壮志未酬,对人民百姓的赤子真心,刻画得异常细腻。它体现了总理的大爱,体现了人民总理不忘人民、不忘老区的感恩之情。

       周总理说过“是延安人民用小米养育了我们,没有延安就没有新中国。”延安之于周总理,就像家之于儿女。延安,是周总理乃至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第二故乡。他思念着延安的一切,重回故土,呼吸陕北平原的空气,仿佛又回到二万五千里长征,爬雪山、过草地,抒写延安精神的起点。他追忆与延安老友的旧日岁月,怀念为自己牺牲的战友,牵挂为革命失去家人的老大嫂。他,一心希望延安人民早上过上好日子。

       山河记忆,连绵乡愁。都说情感是相互的,他思念着延安的人民,延安的人民们也都思念他。他们激动着,从四面八方赶来,只要能看上总理一眼,一个眼神一个握手的肯定,就足矣心安;他们过得拮据又辛苦,却巴不得把家中所有口粮都留给周总理带回北京,好像只有这样,才能表达对总理的敬重、敬爱。

       总理的眼眶里总是常含着热泪。只想把延安的一切都装进眼睛里,临行那天,他想多看延安一眼,请机长在延安上空再盘旋一圈,无奈,悲怆,遗憾,铭记!若是自己的日子要是再多一些就好了。他怕来不及,他怕闭上眼,他怕再也看不到这一切。他,在与时间赛跑,分秒必争;他,希望在有限的生命内,能为延安人民,为新中国多做一些事情。全力以赴,不知疲倦,废寝忘食……似乎都不足以形容总理的家国情怀。

       周总理对延安的这份“情”,或许正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一片初心。延安精神,从根本上是一种共产党人的精神。坚定理想信念,坚持实事求是,坚守人民至上,保持艰苦奋斗。回望延安时期,为什么在物质匮乏、条件艰苦的环境下,却朝气蓬勃、激情燃烧、充满生机,成为成千上万有志之士景仰、向往和奔赴的精神高地?因为那里有崇高的理想、坚定的信念、真理的光辉、民族的希望。

       由彼时及此时,正视上海展运发展历程,三十年风雨相伴,三十年砥砺奋进,理想和探索,奋斗和拼搏,夙愿和期盼,定格、熔铸进每一次出发,每一次攻坚,每一次奋斗,成为我辈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我们这代,当以总理精神时刻激励自身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为上海展运事业,为上海贸促事业奋斗终身。

       感谢这次观影活动,让我辈青年在一路向前奔跑的途中,停下脚步,重拾久违了的心灵碰撞,感知心底的柔软,提醒我们记得把自己交给自己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请记得为何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1.jpg